山东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对可能出现“三断”情形的村庄全部配备卫星电话,紧急情况下可开辟空中“绿色通道” 省政府新闻办8月14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全省防汛防台风救援队伍、装备及物资储备工作情况。立足于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近年来山东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全省安全度汛,目前全省各级共有防汛应急救援队伍495支68720人,已实现防汛应急救援队伍覆盖到所有县(市、区)。 围绕防汛重点和救援需求,山东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多层次防汛救援力量体系。专业救援队伍方面,省级有防汛应急救援队伍12支798人,市、县两级有防汛应急救援队伍483支67922人。发挥军地协同、政企联动优势,与省军区、武警山东总队、省消防救援总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每日通报防汛信息,定期开展会商研判;与14家中央驻鲁企业工程抢险力量签订抢险救援合作协议,与省港口集团、省地矿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用、协调联动。基层和社会救援能力建设方面,明确镇、村分别建设不少于30人、10人的综合救援队伍,督促和鼓励基层一线、社会组织、应急志愿者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目前全省已有社会应急力量356支队伍共3.5万余人。 为强化救援实战能力,山东坚持实战标准、问题导向,持续完善预案、配强装备、锤炼能力。结合救援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短板弱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省应急厅督促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及时编修各类防汛应急预案,确保针对可行、衔接有序。各地根据救援实际新配备了一批急需的大型、特殊、先进装备,目前各级共配备排水排涝设备、救援舟艇、工程抢险机械、救援救生器材等5大类813种3492万件,大型防汛救援装备1.8万台。特别是对可能出现断路、断电、断网等“三断”情形的289个山区村庄,全部至少配备1部卫星电话,在紧急情况下可向以上村庄开辟应急救援空中“绿色通道”,投送物资、转运伤员。 山东坚持“大储备”和“一盘棋”观念,创新储备方式和模式。实物储备方面,目前全省防汛物资储备规模达到21.4亿元,全省救灾物资储备规模达到15亿元920余万件。协议储备方面,按区域分布,与有较强备货仓储能力的大型商超进行合作,协议储备生活必需品、重要消费品3930吨,可保障20万人5天基本生活需要。产能储备方面,山东建立全省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目录,与企业签订省级救灾物资应急保障协议。社会化储备方面,与20余家生产厂家以及应急装备综合供应企业建立重要救援装备社会化保障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或险情,可紧急调用500台大流量水泵、300台挖掘机。 近年来,山东持续优化强化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省级救灾物资以省物资储备中心库为基础,按照“就地就近、便于保障、方便运输”的原则,在烟台、威海、潍坊、滨州、临沂、济宁、枣庄7市设立省级救灾物资代储库,形成“1+7”储备布局,打造省级救灾物资2小时运输圈,实现省内救灾物资快速运达。 为强化应急救援保障,山东健全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规范紧急调拨程序。同时,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办理省级救援车辆通行证700余张,开通应急物资调运“绿色通道”,保障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调用快速通行。与京东、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签订协议,借助其存储网点多、配送能力强等优势,有效提升我省应急物资调运能力和调拨效率。 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应急厅厅长江山介绍,入汛以来,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全部进入应急状态,全面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准备。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应急指挥部,优化完善联合防汛应急值守机制,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降雨和台风影响期间,加密对降雨重点区域抽查调度频次,强化信息报送,压实工作责任。今年入汛以来已有序组织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人员5559人次。(记者 付玉婷)
文章分类:
山东直播
|